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獎勵推薦項目公示
時間:2014-12-20 瀏覽次數♥︎:7

       根據《關於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14】47號)的規定,現將我系人員參加的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推薦項目予以公示,公示期為10天(自公示之日起)。任何單位和個人若對申報的推薦項目有異議,請於公示期內以實名書面異議材料送達沐鸣开户辦公室🎏🪡,否則不予受理👢。


聯系電話:021-65642791, 傳真🤛🏼:021-65642791

地址:上海市邯鄲路220號化學西樓沐鸣开户辦公室 郵編👩🏼:200433

2014年12月20日


以下為公示正文:

《一維儲能材料的原位作用機製及結構性能調控》

項目公示信息


申報獎種🧑🏿‍🎓👼🏼:自然科學獎

項目名稱📁:一維儲能材料的原位作用機製及結構性能調控

推薦單位: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

項目簡介👩🏼‍💻:

       本項目所屬學科為低維無機非金屬材料。電化學儲能器件是屬於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2006-2020)確定的重點領域“低耗能源與新能源汽車”中的重要研究方向。現有商用鋰離子電池材料容量低🧜🏽‍♀️,而傳統金屬氧化物材料面臨容量衰減快🤪、衰減機理不明確、電導率低、結構不穩定等問題👴🏼。一維納米材料因具有各向異性🙅🏽、可沿軸向集成金屬接觸電極特性、快速的軸向電子傳輸和徑向離子擴散特性使其在原位表征、提升材料電導率與結構穩定等方面有著非一維納米材料所不具有的獨特優勢⛹🏿,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本項目圍繞高性能一維納米儲能材料表征、調控、優化機製研究𓀆,取得的重大科學發現和成果如下:

(1) 建立了以單根納米線為電極🙉,可原位檢測充放電與電輸運性能的電化學檢測平臺,揭示了電導率降低、結構劣化是導致容量衰減的本質因素,對電池容量衰減機製提出了新的見解,為解決儲能材料衰減快等問題奠定了科學基礎。

(2) 提出了二次水熱預鋰化🕌、原位還原等策略🧎🏻‍➡️,發現了通過優化材料能級結構、提高電導率可以大幅改善電極材料的循環穩定性的規律。

(3) 提出了超長分級構築、分級異質構築等五種結構性能調控策略,發現結構調控抑製自團聚🎭、降低了材料界面阻抗,提高了電極材料電化學性能的科學規律🫷🏿。

(4) 發現表面自由能降低導致納米棒扭曲的規律,建立了相關生長模型,為一維儲能材料的發展和應用奠定了基礎。

項目完成期間構築了單根納米線電化學原位檢測平臺🎗🧿,揭示了容量衰減與電導率降低👧🏿、結構劣化的本征規律,發現並提出了7種增強儲能材料性能的優化策略🏄🏻‍♀️,製備了多種高性能一維納米儲能材料👘,極大推動了電化學儲能器件的研究與應用🍹。項目共發表SCI論文102篇🛎,8篇代表性論文被引857次。20篇核心論文中影響因子大於10的論文14篇,包括Nature Commun. 1篇👫🏻,Adv. Mater. 2篇,J. Am. Chem. Soc. 2篇,Angew. Chem. Int. Edit. 1篇,Nano Lett. 5篇,ACS Nano 2篇🧲♢,Mater. Today 1篇🐙,主要論文被Chem. Rev. (IF=45.661)等SCI期刊他引1232次©️,單篇最高他引174次🧔🏻。本項目成果被Nature亞洲材料、德國Nanowerk 等期刊或專業網站進行專題報道,得到了鋰電池先驅M. S. Whittingham教授等國際著名學者正面引用。項目獲得了2014年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主要完成人情況表

 

姓名 麥立強 性別 排名 1 國籍 中國
出生年月 1975年12月 出 生 地 河南省周口市 民族 漢族
身份證號 歸國人員   歸國時間  
技術職稱 教授 最高學歷 研究生 最高學位 博士
畢業學校 武漢理工大學 畢業時間 2004年 所學專業 材料物理與化學
電子郵箱 mlq518@whut.edu.cn 辦公電話 027-87467595 移動電話  
通訊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珞獅路122號武漢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納米聯合重點實驗室 郵政編碼 430070
工作單位 武漢理工大學 行政職務  
二級單位 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黨派 中國共產黨
完成單位 武漢理工大學 所 在 地 湖北
單位性質 大專院校
參加本項目的起止時間 2002年1月1日 至今

對本項目主要學術貢獻👩🏿‍🌾:

設計組裝了單根納米線全固態電化學檢測平臺。提出了二次水熱預鋰化以及原位還原策略,提出了分級構築、有序組裝等五種提高一維納米電極材料性能的優化技 術💃🏻。提出了多種一維納米儲能材料製備方法與形成機理。是發現點1、發現點2、發現點3、發現點4的主要貢獻者,在項目中的工作時間占本人同期總工作量的 90%。是8篇代表性論文中1🧟‍♀️✮、2、3、4🧑‍🔧、8的第一作者,是1、2、3💇🏻‍♂️、4的通訊作者,同時5的第二作者🐉。

曾獲國家科技獎勵情況:

 

姓名 陳文 性別 排名 2 國籍 中國
出生年月 1963年04月 出生地 湖北省武漢市 民族
身份證號   歸國人員   歸國時間  
技術職稱 教授 最高學歷 研究生 最高學位 博士
畢業學校 武漢理工大學 畢業時間 1998年6月 所學專業 材料學
電子郵箱 Chenw@whut.edu.cn 辦公電話 027-87651107 移動電話  
通訊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珞獅路122號武漢理工大學校長辦公室 郵政編碼 430070
工作單位 武漢理工大學 行政職務 校長助理
二級單位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黨派 中國共產黨
完成單位 武漢理工大學 所 在 地 中國武漢
單位性質 大專院校
參加本項目的起止時間 2002年1月1日 至今

對本項目主要學術貢獻:

通過MoO3和MoO2之間的相變揭示其電荷傳輸機理🫓🗼。參與通過LB自組裝設計構築了有序的納米電極材料,通過熔融-淬火溶膠凝膠法構築了鉬摻雜VO2納 米線陣列。使用流變相-自組裝方法合成包括鉬摻雜VO2納米管和利用水熱法合成釩氧化物納米管。是《重要科學發現》中的發現點2🚴🏼‍♀️、發現點4的主要貢獻者, 在項目中的工作時間占本人同期總工作量的50%🐽。是8篇代表性論文中4-5以及主要論文12-16、20的通訊作者🫢🏅。

曾獲國家科技獎勵情況:

 

姓名 徐林 性別 排名 3 國籍 中國
出生年月 1986年4月 出生地 湖北省武漢市 民族 漢族
身份證號   歸國人員 歸國時間
技術職稱   最高學歷 研究生 最高學位 博士
畢業學校 武漢理工大學 畢業時間 2013年5月 所學專業 材料物理與化學
電子郵箱 xulin678@gmail.com 辦公電話 027-87467595 移動電話  
通訊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珞獅路122號武漢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納米聯合重點實驗室 郵政編碼 430070
工作單位 武漢理工大學 行政職務  
二級單位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黨派 中國共產黨
完成單位 武漢理工大學 所在地 2013年
單位性質 大專院校
參加本項目的起止時間 2005年1月1日 至今

對本項目主要學術貢獻💎👨🏻‍🎤:

該完成人是發現點1、發現點3的貢獻者💫,在項目中的工作時間占本人同期總工作量的90%。組裝了單根納米線全固態電化學檢測平臺🦟。通過靜電紡絲法設計並優 化了V2O5納米線的結構,獲得了由納米短棒組成超長釩氧化物納米線。參與通過LB自組裝設計構築了有序的納米電極材料☝🏿。測試單根β-AgVO3的界面性 質。是發現點1、發現點3的貢獻者🫘,在項目中的工作時間占本人同期總工作量的90%。是8篇代表性論文中3的第二作者,同時是1、2的作者👩🏻‍💼。

 

曾獲國家科技獎勵情況✂️👦:

 

 

姓名 趙東元 性別 排名 4 國籍 中國
出生年月 1963年6月 出 生 地 遼寧省沈陽市 民族 漢族
身份證號   歸國人員   歸國時間  
技術職稱 教授 最高學歷 研究生 最高學位 博士
畢業學校 吉林大學 畢業時間 1990年6月 所學專業 物理化學
電子郵箱 dyzhao@fudan.edu.cn 辦公電話 021-51630205 移動電話  
通訊地址 沐鸣平台江灣校區先進材料樓205房間 郵政編碼 200433
工作單位 沐鸣平台 行政職務  
二級單位 沐鸣开户 黨派 中國共產黨
完成單位   所 在 地 上海
單位性質 大專院校
參加本項目的起止時間 2006年1月1日 至今

對本項目主要學術貢獻:

該完成人是發現點4的主要貢獻者😺,在項目中的工作時間占本人同期總工作量的50%🍿。指導建立了包括NaMF4納米棒、MoS2納米棒在內的多種一維納米材 料的生長模型🪄,發現了表面自由能降低驅動納米棒扭曲的規律。旁證材料見代表論文6-7🚣🏻‍♀️。主要貢獻如下🤌🏼:8篇代表論文中6🏃‍♂️、7的主要貢獻者,同時也是核心論 文17-19的通訊作者。

曾獲國家科技獎勵情況☂️:

曾獲得2004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項目名稱“有序排列的納米多孔材料的組裝合成和功能化”🦒,第一完成人🗑。

 

姓名 周亮 性別 排名 5 國籍 中國
出生年月 1984年4月 出 生 地 湖南省湘潭市 民族 漢族
身份證號   歸國人員   歸國時間  
最高學歷   技術職稱 教授 最高學位 博士
畢業學校 沐鸣平台 畢業時間 2011年6月 所學專業 物理化學
電子郵箱 l.zhou1@uq.edu.au 辦公電話 027-87467595 移動電話  
通訊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珞獅路122號武漢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納米聯合重點實驗室 郵政編碼 430070
工作單位 武漢理工大學 行政職務  
二級單位 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黨派 中國共產黨
完成單位 沐鸣平台 所 在 地 上海
單位性質 大專院校
參加本項目的起止時間 2006年1月1日 至今

對本項目主要學術貢獻🤘🏼:

該完成人是發現點4的主要貢獻者🍂🧪,在項目中的工作時間占本人同期總工作量的80%。發展了原位離子註入法👪,無模板法在內的多種電極材料生長策略。旁證材料見代表論文6📰👨🏽‍🍼,主要貢獻如下🚣🏻‍♀️:是8篇代表性論文中6的第一作者🎂。

代表性論文專著目錄:

序號

 

    

代表性論文專著目錄

 

序號 論文專著名稱 年卷頁碼
1 Single nanowire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Nano Letters/ Mai Liqiang; Dong Yajie; Xu Lin; Han Chunhua 2010年10卷-4273頁
2 Hierarchical  MnMoO4/CoMoO4 heterostructured nanowires with enhanced  supercapacitor performance/Nature Communcations/Mai Liqiang; Yang Fan; Zhao  Yunlong; Xu Xu; Xu Lin; Luo Yanzhu 2011年2卷-381
3 Electrospun  ultralong hierarchical vanadium oxide nanowires with high performanc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Nano Letters/ Mai Liqiang; Xu Lin; Han Chunhua; Xu Xu;  Luo Yanzhu; Zhao Shiyong; Zhao Yunlong 2010年10卷-4750頁
4 Lithiated  MoO3 nanobelts with greatly improved performance for lithium  batteries/ Advanced Materials/ Mai Liqiang; Hu Bin; Chen Wen; Qi Yanyuan; Lao  Changshi; Yang Rusen; Dai Ying; Wang Zhong Lin 2007年19卷-3712頁
5 From  MoO3 nanobelts to MoO2 nanorods: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transport/ ACS Nano/ Hu Bin; Mai Liqiang; Chen  Wen; Yang Fan 2009年3卷-478頁
6 LiNi0.5Mn1.5O4   Hollow Structures as High-Performance Cath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 Edition / Zhou  Liang; Zhao Dongyuan; Lou XiongWen . 2012年51卷-239頁
7 On the origin of helical  mesostructures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Yang Sui; Zhao Lingzhi; Yu Chengzhong; Zhou Xufeng; Tang Jiawei;  Yuan Pei; Chen Daoyong; Zhao Dongyuan 2006年128卷-10460頁
8 Single  β-AgVO3 nanowire H2S sensor/ Nano Letters/ Mai Liqiang;  Xu Lin; Gao Qian; Han Chunhua; Hu Bin; Pi Yuqiang 2010年10期-2604頁
沐鸣开户专业提供:沐鸣开户🙍🏽‍♂️、沐鸣沐鸣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开户欢迎您。 沐鸣开户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