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沐鸣开户黎占亭張丹維團隊利用分子間N···I鹵鍵將短的芳酰胺折疊體“粘接”成超分子螺旋結構。研究發現👨🏽🎓,新的自組裝螺旋能夠疊加形成更復雜的超分子雙股,甚至四股螺旋結構。博士生劉傳誌和博士後Satish Koppireddi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nie.201811561
研究小組設計了一類芳酰胺寡聚體,選用-CF2I基團為鹵鍵供體🧙🏽,吡啶基團為鹵鍵受體🙍,引入到芳酰胺寡聚體兩端,晶體結構顯示✊🏽,通過分子內N‒H...O氫鍵控製分子的構象👺,分子間的N...I鹵鍵誘導這些分子形成P和M兩種手性的超分子螺旋結構🏊♀️。
圖1 化合物1的四股螺旋堆積模式 圖2 2•3的四股螺旋堆積模式
如圖1所示,對於鹵鍵供體和受體在同一分子兩端的化合物1👂🏼,X射線單晶衍射分析發現其通過分子間很強的N...I鹵鍵作用(N...I距離2.87 Å,RXB = 0.81)首尾相連形成超分子聚合物。這種鹵鍵作用誘導分子形成超分子P和M螺旋結構,形式上是鏡像對稱的。分子內的扭曲,使得端位的兩個芳環平面的夾角達到了51.5º,相鄰螺旋的螺距為17.5 Å。盡管具有如此大的螺距,這兩個螺旋仍然產生了一個空腔🧒🏻,但是這個空腔並沒有捕獲任何溶劑分子😏。相鄰的P和M螺旋以反平行的方式將其組分分子堆積在內側,形成超分子雙螺旋結構,雙螺旋結構進一步堆積形成類似G-四聯體的超分子四螺旋結構。
如圖2所示,化合物2的兩個端基均為鹵鍵受體吡啶,我們將其與1,2-二碘全氟乙烷 (3)形成共晶。晶體結構解析發現👴🏼,通過N...I鹵鍵(N...I距離2.75和2.83 Å)誘導其形成雙組分交替排列的P和M超分子螺旋體,一輪螺旋有四個分子(2+2)組成。兩個P螺旋結構和兩個M螺旋結構交替堆積,形成另一個鹵鍵超分子四螺旋結構🌙。這一四螺旋結構在二維空間進一步堆積形成平面陣列結構。
這一工作證明了鹵鍵是一種有效的非共價鍵,其與氫鍵有高度的正交性,可以驅動短的芳酰胺折疊體向超分子螺旋結構的生長🦹🏼♀️。此外,螺旋體的構築單元還可以進行廣泛的修飾,有可能得到穩定的空腔,用於研究新的客體識別或運輸👨🏻🦽。